欢迎光临
免费的PDF电子书下载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清华科技与社会丛书) PDF下载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网络世界既具有虚拟性也具有现实性,而且现实性比虚拟性更为根本?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关系? 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网络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问题之一。本书以“虚拟与现实的双向互动”为基本思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和阐述了“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本书以“虚拟”、“现实”和“网络”等基本概念的辨析为论述前提,以网络世界的“虚拟现实二重性”为立论基点,以虚实关系的四个基本方面(即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为阐述重点,以“网络恶托邦”和“网络乌托邦”论调为论辩对象,提出和阐释了“虚实和谐”这一网络时代的基本价值理念,并从前提、基础、必要性、可能性、客观要素和主体要素这六个方面论证了“虚实和谐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一结论。  ;

内容简介

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网络时代的人类必须认真思考的基本问题。本书提出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以回答这一问题。此理论以虚实互动为基本思路,认为网络世界具有虚拟现实二重性,指出网络问题秘密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四个基本方面,批判了网络恶托邦和网络乌托邦两种论调,最后得出虚实和谐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一结论。

本书面向所有对网络及其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暂无

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清华科技与社会丛书) PDF下载

目录

第一章 “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创新之处
五、“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 基本概念辨析
一、“网络”概念辨析
(一)“网络”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二)“网络”概念的三个层次
(三)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二、“现实”概念辨析
(一)纷争不已的“现实”概念
(二)“现实”概念的六个层次
(三)“现实”与“现实性”、“真实”及其他概念
三、“虚拟”概念辨析
(一)“虚拟”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二)“虚拟”概念的三个层次
(三)虚拟的形式及分类
(四)虚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
第三章 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一、“网络空间”概念的四种含义
(一)“cyberspace”源于《神经浪游者》还是《控制论》
(二)威廉·吉布森的科幻空间
(三)迈克尔·海姆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空间
(四)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互联网空间
(五)互联网空间内部的网络社会
二、网络空间的存在定位
(一)物质一元论能够解释网络空间吗
(二)笛卡儿的心灵物体二元论能够解释网络空间吗
(三)各种“三个世界”理论能够解释网络世界吗
(四)用“存在的四种基本样态”理论解释网络空间
三、从主体、客体和三重维度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一)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二)从网络世界的主体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三)从网络世界的客体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四)从网络世界的三重维度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第四章 虚实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几点说明
(一)虚实关系特指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二)对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说明
(三)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关系具有不同的层面
二、虚实关系的四个基本方面
(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性
(二)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
(三)虚拟与现实的对立性
(四)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
三、网络是现实的延伸
(一)作为工具的网络与作为环境的网络
(二)“网络是现实的人的延伸”
(三)“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
四、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两种组合序列
(一)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力量组合序列
(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价值组合序列
五、虚实关系的基本分类
(一)强性关系与弱性关系
(二)良性关系与恶性关系
第五章 “网络乌托邦”论调批判
一、“网络恶托邦”论调与“网络乌托邦”论调
(一)“网络恶托邦”论调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乌托邦”论调的主要内容
(三)“网络恶托邦”和“网络乌托邦”论调的通病
二、“网络乌托邦”诸特征的有限性
(一)“网络乌托邦”独立性的有限性
(二)“网络乌托邦”平等性的有限性
(三)“网络乌托邦”自由性的有限性
(四)“网络乌托邦”幸福性的有限性
(五)“网络乌托邦”自治性的有限性
(六)“网络乌托邦”大同性的有限性
三、“网络乌托邦”论调破灭的根本原因
(一)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人的自利性
(二)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国家之间关系的冲突性
(三)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消除“属人资源”的稀缺性
(四)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消除人的“行为外部性”
(五)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乌托邦“不在场”的本性
(六)“网络乌托邦”论调破灭的实质第六章 从虚实冲突到虚实和谐
一、虚实之间的差异性是虚实和谐的前提所在
二、虚实之间的同一性是虚实和谐的基础所在
三、虚实之间的对立性是虚实和谐的必要性所在
(一)必须防止网络世界成为一种“网络利维坦”
(二)必须防止现实世界成为一种“现实利维坦”
(三)必须尽量避免虚实冲突产生的危害性
四、虚实之间的统一性是虚实和谐的可能性所在
五、网络的可选择性是虚实和谐的客观要素
(一)网络是一种“冷媒介”
(二)网络是一种“不一定”的技术
(三)网络是一种“后现代”的技术
六、人类的选择和努力是虚实和谐的主体要素
(一)对虚实关系具体状态的选择
(二)对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都在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迅速地发展着。让我们先来简要地回顾一下世界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启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阿帕网)。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6年,美国思科公司生产第一台路由器,从此将世界各地的人、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联结起来。

198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蒂姆。伯纳斯一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c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正是由于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文顿.瑟夫(Vinton G.Cerf)等人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到了2000年,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据NEC与Inktomi公司的调查,截至2000年1月,当时的网络包括了10亿个以上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的页面,有640万个服务器支撑着整个互联网,可访问站点450万个。到2000年6月,Gyveillance公司又进行了一次类似调查,发现页面已达20亿。已注册的域名超过1700万个。

 ……

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清华科技与社会丛书) pdf下载声明

本pdf资料下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pdf下载地址

版权归出版社和作者所有,下载链接已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链接地址: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清华科技与社会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