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免费的PDF电子书下载网站

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SD-WAN架构与技术+企业WLAN架构与技术(套装4册) PDF下载

编辑推荐

该丛书由华为公司的一线工程师编写,从行业趋势、原理和实战案例等多角度介绍了与数据通信相关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同时对虚拟化、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该丛书可以作为网络与数据通信领域教学及科研的参考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李幼平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
1.聚焦核心技术。数字化时代,为建设网络强国,占据网络通信领域的战略制高点,需搭建完备、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丛书立足于此,聚焦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枢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向广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了华为在智简网络方面的核心技术,传播了其“智简网络”的理念。

2.引领数字转型。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转型时期,传统企业付诸行动迫在眉睫。“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丛书基于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给企业提供了经过全球诸多行业用户实践检验的优质解决方案,引领网络重构从云时代稳步迈入AI 时代,帮助企业高效地获取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3.彰显创新自信。华为公司以网络设备起家,20多年来坚持创新,自主研发,*终在市场上赶超国际知名公司,在标准制定方面掷地有声,在行业中名声响亮。“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丛书是华为首次将自己研发体系的成果正式出版,彰显了大国重器的科技自信。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
由华为数据通信数字化信息开发部和数据通信架构与设计部联合编写

内容简介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
《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以园区网络所面临的业务挑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智简园区网络的架构与技术,旨在向读者全面呈现新一代园区网络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和规划设计等内容。本书基于华为公司在网络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系统介绍了虚拟化、大数据、AI、SDN等技术方案在园区网络中的应用,为快速、高效地重构园区网络提供参考。同时,本书结合华为公司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提供了详细的园区网络设计方法及部署建议,为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的园区网络以及从容应对构建园区网络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帮助。

《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是了解和设计园区网络的实用指南,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管理员以及想了解园区网络技术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沈宁国 于斌 张磊 陈乐 盛成主编,白杰、孙奇副主编 吴日海 杨讯

 

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SD-WAN架构与技术+企业WLAN架构与技术(套装4册) PDF下载

目录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
第 1 章 认识园区网络  001

1.1 园区网络简介  002

1.1.1 什么是园区网络  002

1.1.2 园区网络的分类  004

1.1.3 园区网络的构成  007

1.2 园区网络的前世今生  010

1.2.1 第 一代: 从“共享” 到“交换”  010

1.2.2 第二代: 三层路由式交换  011

1.2.3 第三代: 多业务融合承载  013

第 2 章 园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017

2.1 行业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018

2.1.1 大型企业  018

2.1.2 教育行业  021

2.1.3 政务服务  024

2.1.4 零售行业  025

2.2 数字化转型对园区网络的挑战  027

2.2.1 连接无处不在  027

2.2.2 业务即需即得  029

2.2.3 体验可感可知  029

2.2.4 运维如臂使指  030

2.2.5 安全坚不可摧  031

2.2.6 生态开放共享  033

2.3 业界如何看待数字世界的网络  033

2.3.1 网络的自动驾驶也许是终极方案  034

2.3.2 意图驱动网络实现L3 级自动驾驶  039

 2.4 园区网络重构之路  041

2.4.1 超宽之道  041

2.4.2 极简之道  044

2.4.3 智慧之道  045

2.4.4 安全之道  046

2.4.5 开放之道  047

第3 章 智简园区网络的总体架构  049

3.1 智简园区网络的基本架构  050

3.2 智简园区网络的关键交互接口  054

3.2.1 NETCONF 协议  054

3.2.2 YANG 模型  064

3.2.3 RESTful 接口  071

3.3 智简园区网络的业务模型  074

3.3.1 智简园区网络的业务分层  074

3.3.2 Underlay 网络的抽象模型  076

3.3.3 Overlay 网络的抽象模型  077

3.3.4 园区业务层的抽象模型  082

3.4 智简园区网络的云化部署方式  086

第4 章 构建智简园区的物理网络  091

4.1 物理网络的超宽转发  092

4.1.1 园区流量模型的变化推动网络超宽转发  092

4.1.2 有线骨干网标准的演进  093

4.1.3 有线接入网标准的演进  095

4.1.4 无线接入网标准的演进  098

4.2 物理网络的超宽覆盖  114

4.2.1 IoT 推动园区万物互联  114

4.2.2 IoT 相关的通信协议  115

4.2.3 IoT 融合部署方案  120

4.2.4 大功率长距离PoE 供电  124

4.3 构建超宽的物理网络架构  127

4.3.1 构建超宽的有线网络  127

4.3.2 构建超宽的无线网络  132

第5 章 构建智简园区的虚拟网络  139

5.1 网络虚拟化技术简介  140

5.1.1 虚拟局域网和虚拟专用网  140

5.1.2 VXLAN 从NVo3 中脱颖而出  143

5.2 智简园区虚拟网络的架构  144

5.2.1 虚拟网络的架构  145

5.2.2 虚拟网络的组成角色  146

5.3 虚拟化的典型场景  147

5.3.1 科技园区通过网络虚拟化实现一网多用  148

5.3.2 校园网通过网络虚拟化整合服务器资源  148

5.3.3 商业大厦通过网络虚拟化快速发放业务  149

5.4 VXLAN 技术基础  151

5.4.1 VXLAN 的基本概念  151

5.4.2 VXLAN 的报文结构  152

5.5 VXLAN 的控制平面  154

5.5.1 BGP EVPN 的基本原理  154

5.5.2 VXLAN 隧道建立  159

5.5.3 MAC 地址动态学习  161

5.6 VXLAN 的数据平面  163

5.6.1 同子网报文转发  163

5.6.2 跨子网报文转发  166

第6 章 智简园区自动化业务部署  169

6.1 智简园区自动化概述  170

6.2 物理网络自动化  171

6.2.1 设备即插即用  172

6.2.2 路由自动配置  175

6.2.3 自动化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177

6.3 虚拟网络自动化  181

6.3.1 虚拟网络与资源的映射  181

6.3.2 虚拟网络的自动化部署  182

6.4 用户接入自动化  184

6.4.1 用户接入技术  185

6.4.2 用户接入挑战与应对  192

6.4.3 接入配置自动化  193

6.4.4 账号管理自动化  193

6.4.5 身份识别自动化  195

6.4.6 用户策略自动化  197

第7 章 智简园区智能化网络运维  203

7.1 初识智能运维  204

7.1.1 以体验为中心的主动运维  204

7.1.2 可视化质量评估体系  209

7.2 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  211

7.2.1 智能化运维的架构  211

7.2.2 基于Telemetry 的数据采集  215

7.2.3 基于eMDI 的音视频业务的质量感知  221

7.2.4 大数据和AI 处理模型  227

7.3 智能运维应用  231

7.3.1 基于KPI 指标的实时健康监控  232

7.3.2 个体性故障分析  235

7.3.3 群体性故障分析  238

7.3.4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报表  244

7.4 无线网络智能运维  245

7.4.1 基础射频调优  246

7.4.2 大数据智能调优  253

7.4.3 无处不在的移动运维  255

第8 章 智简园区端到端网络安全  263

8.1 园区网络安全威胁的趋势与挑战  264

8.1.1 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264

8.1.2 基于安全区域的传统安全防御模型  265

8.1.3 APT 攻击让传统安全防御模型捉襟见肘  268

8.2 大数据安全协防的理念和总体架构  271

8.2.1 安全协防的核心理念  271

8.2.2 安全协防的总体架构  272

8.3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安全威胁检测  275

8.3.1 大数据分析的流程  275

8.3.2 大数据分析的原理  276

8.3.3 深度机器学习助力安全威胁检测  278

8.4 ECA 技术实现恶意加密流量的识别  282

8.4.1 如何发现加密流量中的威胁  282

8.4.2 ECA 技术的逻辑架构  283

8.4.3 ECA 技术的工作原理  283

8.4.4 ECA 提取的数据特征  284

8.5 网络诱捕技术实现主动安全防御  287

8.5.1 诱捕技术的架构和原理  288

8.5.2 网络混淆和仿真交互  289

第9 章 智简园区网络的开放生态  291

9.1 园区网络开放的驱动力  292

9.2 园区网络架构全面开放  294

9.2.1 智简园区网络的开放能力  294

9.2.2 智简园区网络典型的开放场景  295

9.3 园区产业生态持续建设  300

9.3.1 智简园区生态方案概览  301

9.3.2 电子价签方案打造智慧零售  301

9.3.3 商业Wi-Fi 方案打造智慧商场  303

9.3.4 UWB 定位方案助力工业智能化  304

9.4 基于开发者社区联合创新  306

9.4.1 开发者社区简介  306

9.4.2 开发者社区提供的支持与服务  306

第 10 章 智简园区网络部署实践  311

10.1 园区网络设计方法论  312

10.1.1 网络设计流程  312

10.1.2 需求调研与分析指南  313

10.2 智简校园网络部署案例  317

10.2.1 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317

10.2.2 整体网络规划  318

10.2.3 管理网络和开局方式规划  319

10.2.4 Underlay 网络规划  320

10.2.5 Overlay 网络规划  322

10.2.6 出口网络规划  326

10.2.7 业务部署规划  329

10.2.8 SDN 控制器安装部署规划  332

10.2.9 SDN 控制器配置发放流程  332

第 11 章 华为IT 成熟实践  337

11.1 华为IT 业务的发展历程  338

11.2 数字化转型对华为园区网络的挑战  341

11.3 华为园区网络场景化解决方案  343

11.3.1 全场景Wi-Fi :实现3 个SSID 覆盖华为全球办公场所  343

11.3.2 业务随行:为华为员工提供一致的业务服务  344

11.3.3 云管理部署:支撑华为终端门店快速扩张  345

11.3.4 Wi-Fi 与IoT 融合:助力华为园区全面数字化  347

11.3.5 智能运维:驱动华为IT 构筑主动运维体系  349

11.4 以行践言把数字化带入每一个园区  350

第 12 章 智简园区网络组件  353

12.1 智简园区网络组件概览  354

12.2 CloudEngine S 系列园区交换机  355

12.3 AirEngine 系列无线局域网组件  356

12.3.1 AirEngine 系列无线接入控制器  357

12.3.2 AirEngine 系列无线接入点  358

12.4 NetEngine AR 系列分支路由器  359

12.5 HiSecEngine USG 系列企业安全组件  361

12.6 iMaster NCE-Campus 园区网络管控分析系统  362

12.7 CIS 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363

第 13 章 智简园区网络的未来展望  365

13.1 未来园区的智能化构想  366

13.2 未来园区的网络技术展望  367

缩 略 语  373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
第 1 章 认识云数据中心网络                      001

1.1 什么是云计算 002

1.2 云计算催生的虚拟化技术 003

1.3 当SDN 邂逅云计算 007

1.4 数据中心网络展望 012

第 2 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挑战 015

第3 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技术演进 023

3.1 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概述 024

3.1.1 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架构 024

3.1.2 数据中心网络的技术演进 030

3.2 金融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方案演进 063

3.2.1 金融企业网络的总体架构 063

3.2.2 金融业务发展诉求与数据中心网络演变 069

3.2.3 金融云数据中心的目标架构与设计原则 077

3.3 运营商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方案演进 081

3.3.1 运营商企业网络的总体架构 081

3.3.2 运营商业务发展诉求与数据中心网络演变 083

3.3.3 运营商云数据中心的目标架构与设计原则 085

第4 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功能组件与业务模型 087

4.1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业务模型 088

4.1.1 典型OpenStack 业务模型 089

4.1.2 FusionSphere 业务模型 091

4.1.3 iMaster NCE-Fabric 业务模型 094

4.2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组件间交互 097

4.2.1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架构 097

4.2.2 业务发放过程中的组件间交互 098

4.3 云数据中心组件间交互技术解析 103

4.3.1 OpenFlow 协议解析 103

4.3.2 NETCONF 协议解析 110

4.3.3 OVSDB 协议解析 115

4.3.4 YANG 协议解析 117

第5 章 构建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Underlay 网络) 121

5.1 物理组网和基础网络 122

5.2 设计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 124

5.2.1 路由协议选择 125

5.2.2 服务器接入方案选择 128

5.2.3 Border Leaf 和Service Leaf 节点设计及其原理 129

5.2.4 出口网络设计 132

第6 章 构建数据中心的逻辑网络(Overlay 网络) 137

6.1 Overlay 网络 138

6.2 VXLAN 基础及相关概念 139

6.3 VXLAN Overlay 网络 141

6.3.1 VXLAN Overlay 网络类型 142

6.3.2 网络类型对比 144

6.4 VXLAN 控制平面 147

6.5 VXLAN 数据平面 151

6.6 业务模型和网络的映射 163

第7 章 构建多数据中心网络 167

7.1 多数据中心的业务诉求场景 168

7.1.1 多数据中心业务的场景分析 168

7.1.2 多数据中心的网络需求分析 172

7.1.3 Multi-DC Fabric 方案整体架构和场景分类示例 175

7.2 Multi-Site 场景和设计 179

7.2.1 Multi-Site 方案的应用场景 179

7.2.2 Multi-Site 方案的具体设计 183

7.2.3 推荐的部署方案 195

7.3 Multi-PoD 场景和设计 198

7.3.1 Multi-PoD 方案的应用场景 198

7.3.2 Multi-PoD 方案的具体设计 202

7.3.3 推荐的部署方案 208

第8 章 构建云数据中心端到端安全 213

8.1 云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挑战 214

8.2 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架构 216

8.2.1 安全架构全景 216

8.2.2 安全组件架构 217

8.3 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方案价值 219

8.4 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方案 221

8.4.1 虚拟化安全 221

8.4.2 网络安全 223

8.4.3 高级威胁检测防御 242

8.4.4 边界安全 247

8.4.5 安全管理 249

第9 章 云数据中心部署成熟实践 253

9.1 部署规划 254

9.1.1 总体规划 254

9.1.2 业务网络推荐规划 261

9.1.3 管理网络推荐规划 272

9.2 部署过程 275

9.2.1 总体部署流程 275

9.2.2 基础网络预配置 276

9.2.3 安装控制器 282

9.2.4 对接调测 282

9.2.5 业务发放 283

第 10 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开放性 289

10.1 数据中心网络生态 290

10.2 控制器的开放性 291

10.2.1 控制器的北向开放性 291

10.2.2 控制器的南向开放性 299

10.3 转发器的开放性 300

10.3.1 转发器的北向开放性 300

10.3.2 转发器互联互通的开放性 304

第 11 章 热点技术一瞥 305

11.1 容器 306

11.1.1 容器技术 306

11.1.2 业界主流容器网络方案 308

11.1.3 华为SDN 容器网络方案 316

11.2 混合云 321

11.2.1 混合云技术 321

11.2.2 业界主流混合云网络方案 323

11.2.3 华为混合云SDN 方案 325

11.3 AI Fabric 328

11.3.1 AI 数据中心现状 329

11.3.2 AI 技术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诉求 331

11.3.3 AI Fabric 的技术方向 335

第 12 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的组件 349

12.1 CloudEngine 数据中心交换机 350

12.1.1 CloudEngine 数据中心交换机简介 350

12.1.2 CloudEngine 数据中心交换机技术亮点 353

12.2 CloudEngine 虚拟交换机 _____372

12.3 HiSecEngine 系列防火墙 378

12.3.1 HiSecEngine 系列防火墙简介 378

12.3.2 应用场景 379

12.3.3 强大的内容安全防护 385

12.4 iMaster NCE-Fabric 网络控制器 392

12.4.1 简介 392

12.4.2 架构 394

12.4.3 功能特性 397

12.5 SecoManager 安全控制器 401

12.5.1 组件简介 401

12.5.2 架构 402

12.5.3 功能特性 407

缩 略 语 413

__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SD-WAN架构与技术》
目录



第 1章 WAN有引力 001

1.1 企业WAN的演进趋势 002

1.2 企业WAN当前面临的挑战 004

第 2章 SD-WAN应运而生 009

2.1 当WAN邂逅SDN  010

2.1.1 SDN是何方神圣 010

2.1.2 SD-WAN恰逢其时 012

2.2 SD-WAN内涵的解读 016

2.2.1 SD-WAN的基本特征 017

2.2.2 SD-WAN的核心价值 025

第3章 谋定后动话方案 029

3.1 SD-WAN的总体方案 030

3.1.1 SD-WAN的逻辑架构 030

3.1.2 关键交互接口与协议 037

3.1.3 关键业务流程 045

3.2 SD-WAN的商业模式 046

3.2.1 商业角色的定义 046

3.2.2 运营商/MSP转售模式 049

3.2.3 企业自建模式 050

3.3 SD-WAN解决方案全景 050

第4章 九层之台起于站点 055

4.1 站点类型 056

4.2 CPE是站点“代言人” 057

4.2.1 CPE的形态 057

4.2.2 CPE连接站点内外 060

4.2.3 CPE互联构建双网关 065

4.3 CPE的关键能力 067

4.4 CPE即插即用 071

4.4.1 招式分解 072

4.4.2 开局实践 074

第5章 站点互联若比邻 081

5.1 SD-WAN组网概览 082

5.1.1 组网场景分析 082

5.1.2 组网设计原则 084

5.2 Overlay网络设计 085

5.2.1 组网拓扑的多样性 085

5.2.2 SD-WAN网络模型 089

5.2.3 VPN的设计 093

5.2.4 隧道设计 095

5.2.5 路由设计 100

5.3 网络可靠性设计 105

5.3.1 网络链路可靠性设计 106

5.3.2 网络设备可靠性设计 107

5.3.3 网络核心站点可靠性设计 108

5.4 网络编排与自动化 109

5.4.1 网络编排原理 109

5.4.2 隧道编排 112

5.4.3 拓扑编排 114

5.5 访问因特网 117

5.5.1 本地上网 120

5.5.2 集中上网 121

5.5.3 混合上网 123

5.6 广域NAT穿越 124

5.6.1 NAT映射和过滤 126

5.6.2 NAT探测和打洞 131

5.7 与传统站点互通 131

5.7.1 通过站点互通 132

5.7.2 通过IWG互通 136

5.8 POP组网方案 141

5.8.1 方案背景 142

5.8.2 方案设计 144

5.8.3 方案优势 147

5.9 连接公有云 148

5.9.1 公有云概述 148

5.9.2 云网融合场景 150

5.9.3 连接公有云方案 153

5.9.4 混合云方案 165

第6章 应用体验有保障 169

6.1 保障方案介绍 170

6.2 应用识别 172

6.2.1 应用分类 172

6.2.2 首包识别 175

6.2.3 特征识别 180

6.3 应用选路 183

6.3.1 选路场景 183

6.3.2 质量检测 187

6.3.3 选路策略 192

6.3.4 配置实践 194

6.4 QoS方案 196

6.4.1 整体方案 196

6.4.2 站点到站点限速 197

6.4.3 站点到运营商GW限速 205

6.5 广域优化 208

6.5.1 通常采用的方案 209

6.5.2 抗丢包优化 212

6.5.3 传输优化 219

6.5.4 第三方广域优化 225

6.6 面向意图的应用体验优化 229

6.6.1 体验优化方案 231

6.6.2 集中配置子方案 231

6.6.3 融合调度子方案 233

第7章 安全乃重中之重 235

7.1 安全新挑战 236

7.2 系统安全 237

7.2.1 组件自身安全 238

7.2.2 组件间通信安全 240

7.3 业务安全 249

7.3.1 站点间互访 251

7.3.2 站点访问因特网 251

7.3.3 站点入云 258

第8章 轻松运维无难事 259

8.1 运维方式的变革 260

8.2 运维架构 261

8.3 运维权限控制 263

8.3.1 运维模式与管理角色 263

8.3.2 角色决定权限 265

8.4 全网监控能力 266

8.4.1 Dashboard视图 266

8.4.2 全网监控 268

8.4.3 质量预测 273

8.5 故障定位助手 276

8.5.1 诊断工具 276

8.5.2 设备维护 278

8.5.3 日志管理 279

8.5.4 智能排障 280

8.6 传统网络向SD-WAN迁移 280

8.6.1 总部与数据中心站点迁移 282

8.6.2 分支站点迁移 284

第9章 SD-WAN成熟实践 287

9.1 SD-WAN应用场景 288

9.2 SD-WAN典型案例 289

9.2.1 金融行业案例 289

9.2.2 大企业案例 296

9.2.3 运营商案例 301

9.2.4 MSP案例 311

第 10章 SD-WAN相关组件 317

10.1 NetEngine AR系列路由器 318

10.1.1 基本介绍 318

10.1.2 应用场景 319

10.1.3 功能特性 320

10.2 iMaster NCE-WAN网络控制器 322

10.2.1 基本介绍 322

10.2.2 技术亮点 323

10.2.3 功能特性 324

第 11章 SD-WAN未来展望 327

11.1 技术演进趋势 328

11.1.1 5G 329

11.1.2 SRv6 333

11.1.3 AI 337

11.2 产业新变化 338

11.3 回顾与展望 340

缩略语 341

参考文献 349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企业WLAN架构与技术》
第 1章 企业WLAN概述 001

1.1 企业WLAN的发展历程 002

1.2 企业WLAN面临的挑战 006

1.3 新一代企业WLAN解决方案 009

第 2章 WLAN技术基础 013

2.1 无线通信概念 014

2.1.1 无线电波 014

2.1.2 无线通信系统 016

2.1.3 信道速率和带宽 019

2.2 WLAN关键技术 019

2.2.1 调制技术 020

2.2.2 OFDM 024

2.2.3 信道绑定 027

2.2.4 MIMO 030

2.2.5 OFDMA 035

2.2.6 CSMA/CA 037

2.3 802.11标准介绍 041

2.4 802.11ax标准介绍 043

2.4.1 802.11ax标准概述 044

2.4.2 高效PPDU 045

2.4.3 吞吐量提升 058

2.4.4 新型多用户技术 062

2.4.5 抗干扰和空分复用 078

2.4.6 节能 082

2.5 802.11ax标准的性能评估 090002



2.6 802.11ax 标准加速行业发展  093

第3 章 空口性能与用户体验提升  101

3.1 影响WLAN 性能的关键因素  102

3.2 优化WLAN 性能的方法  103

3.3 射频调优  106

3.3.1 射频调优技术的背景  107

3.3.2 自动射频调优技术  109

3.3.3 射频调优的应用与价值  116

3.4 用户漫游与调度  118

3.4.1 漫游技术概述  118

3.4.2 智能漫游  129

3.4.3 频谱导航  134

3.4.4  负载均衡  138

3.5 抗干扰技术  143

3.5.1 频谱分析技术  144

3.5.2 CCA 技术  147

3.5.3 RTS/CTS 技术  151

3.5.4 AMC 算法  156

3.6 空口QoS  160

3.6.1 动态EDCA 技术  161

3.6.2 语音、视频报文识别技术  167

3.6.3 Airtime 信道调度算法  169

3.7 天线技术  173

3.7.1 天线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173

3.7.2 智能天线技术  179

3.7.3  高密天线技术  184

3.8 AI 加持下的无线性能提升  185

第4 章 WLAN 安全与防御  187

4.1  WLAN 的安全威胁  188

4.2  WLAN 的安全机制  191

4.2.1  WLAN 常用接入认证方式  192

4.2.2 WLAN 用户认证方式  196  

4.2.3  无线攻击检测和反制  199

第5 章 WLAN 与物联网融合  209

5.1 无线IoT 技术  210

5.1.1 无线IoT 技术概述  210

5.1.2 无线通信技术多网融合  215

5.2 物联网AP 的应用场景  217

第6 章 WLAN 定位技术  221

6.1 无线定位技术发展背景  222

6.2 无线定位技术原理  223

6.2.1 指纹定位技术  223

6.2.2 几何定位技术  225

6.3 短距离无线定位技术的实现方法  231

6.3.1 室内定位技术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32

6.3.2 室内定位方案的评价指标  233

6.3.3 短距离无线定位方案对比  235

6.4 基于需求的定位系统设计  235

6.4.1 定位系统介绍  235

6.4.2 网络侧定位解决方案  238

6.4.3 终端侧定位解决方案  240

第7 章 企业WLAN 组网设计  243

7.1 WLAN 的组成  244

7.2 WLAN 组网架构  248

7.2.1 FAT AP 架构  249

7.2.2 WAC FIT AP 架构  250

7.2.3 云管理架构  263

7.2.4 Leader AP 架构  264

7.2.5 敏捷分布式架构  265

7.2.6 下一代组网架构的发展  267

7.3 WLAN 典型组网方案  270

7.3.1 大型园区的组网方案  270

7.3.2 企业分支的组网方案  272

7.3.3 中小企业和小微分支的组网方案  273

第8 章 企业WLAN 规划设计  275

8.1  网规设计理念  276

8.2  网络规划流程  278

8.3  需求收集与现场工勘  279

8.3.1  需求收集  279

8.3.2  现场工勘  280

8.4  网络覆盖设计  284

8.5  网络容量设计  285

8.6  AP 布放设计  289

8.7  供电和走线设计  293

8.7.1  供电方式  293

8.7.2  走线设计  296

第9 章 企业WLAN 场景化设计  297

9.1  企业办公  298

9.2  体育场/ 展馆  302

9.3  酒店客房/ 宿舍/ 病房  308

9.4  教室  311

9.5  商超/ 零售连锁  313

9.6  广场/ 街道  317

9.7  生产车间/ 仓储  320

第 10 章 企业WLAN 网络运维  325

10.1 日常监控  326

10.2 网络巡检  329

10.3 设备升级  331

10.4 故障处理  334

10.5 智能运维  337

缩 略 语  343

参考文献  353

 

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SD-WAN架构与技术+企业WLAN架构与技术(套装4册) pdf下载声明

本pdf资料下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pdf下载地址

版权归出版社和作者所有,下载链接已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链接地址:华为数据通信系列: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园区网络架构与技术+SD-WAN架构与技术+企业WLAN架构与技术(套装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