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免费的PDF电子书下载网站

Oracle DBA 高可用、备份恢复与性能优化 PDF下载

编辑推荐

right arrow ;RACData GuardStream的原理、架构以及安装部署技术,ASM存储以及Clusterware的维护技术

right arrow ;RMAN备份恢复、手工备份恢复、闪回技术、EXP/IMPEXPDP/IMPDP

right arrow ;SQL优化、数据库实例优化,性能分析工具StatspackAWR

right arrow ;通过示例说明原理和基本操作,方便读者把握相应的内容

right arrow ;结合笔者Oracle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经验

right arrow ;一册在手,快速提高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高可用性、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以及数据库优化。这三部分是 Oracle DBA必须掌握的内容,尤其是 RAC、Data Guard和 Stream部署在很多企业应用系统上,提供了系统的高可用性以及高可靠性,已经成为企业招聘面试的必考内容。

  本书高可用部分介绍了 RAC、Data Guard和 Stream的原理、架构以及安装部署技术,同时还介绍了 ASM存储以及 Clusterware的维护技术。备份与恢复部分详细介绍了 Oracle的所有备份和恢复技术。数据库优化包括 SQL优化和数据库实例优化技术,并介绍了性能分析工具 Statspack与 AWR。各部分所涉及的技术都使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

  本书面向需要进阶的初级 DBA、中级 DBA以及准备 OCM考试的读者。如果读者有着丰富的 DBA经验,但对于某些原理如 RAC、Data Guard、Stream和 ASM等不甚了解,也可以从书中获得解答。

作者简介

暂无

Oracle DBA 高可用、备份恢复与性能优化 PDF下载

目录

第1章 RAC真应用集群
1.1 单实例数据库并发控制原理
1.1.1 并发访问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1.1.2 事务以及隔离级别
1.1.3 支持并发的lock机制
1.1.4 支持并发的latch机制
1.1.5 Lock和Latch的使用
1.2 RAC并发控制的实现
1.2.1 RAC的并发控制问题
1.2.2 RAC的实现并发访问
1.3 Oracle为何引入RAC
1.4 RAC集群简介
1.4.1 集群分类
1.4.2 RAC环境的特殊问题
1.4.3 RAC集群
1.5 RAC架构详解
1.6 RAC与Clusterware
1.7 安装RAC
1.7.1 设计RAC应用环境
1.7.2 确认安装的软件组件
1.7.3 任务规划
1.7.4 安装虚拟机
1.7.5 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7.6 配置主机
1.7.7 安装Clusterware
1.7.8 安装数据库软件
1.7.9 启动监听
1.7.10 创建ASM
1.7.11 创建数据库
1.8 Failover和Load balance测试
1.8.1 Failover失败转移
1.8.2 LoadBalance负载均衡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ASM自动存储管理
2.1 Oracle自动存储管理概述
2.2 自动存储管理的优点
2.3 ASM系统架构
2.4 ASM和CSS集群同步服务
2.5 创建ASM实例
2.6 启动ASM实例
2.7 理解ASM实例架构
2.8 ASM命令行管理工具
2.9 管理ASM磁盘组
2.9.1 使用ASM磁盘组管理文件的优势
2.9.2 创建磁盘组
2.9.3 向磁盘组添加磁盘
2.9.4 删除磁盘和磁盘组
2.9.5 平衡磁盘组
2.9.6 MOUNT和DISMOUNT磁盘组
2.10 管理ASM文件
2.10.1 ASM磁盘组文件名结构
2.10.2 ASM磁盘组中目录管理
2.10.3 添加和删除别名
2.10.4 删除文件
2.10.5 使用ASM文件模板
2.11 使用RMAN将数据库迁移到ASM实例
2.12 管理ASM的数据字典视图
2.13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理Clusterware组件及管理指令
3.1 Clusterware及其组件
3.2 备份和恢复VotingDisks
3.3 添加和删除VotingDisks
3.4 备份和恢复OCR
3.4.1 从自动备份中恢复OCR
3.4.2 从人工备份文件中恢复
3.5 修改OCR存储配置信息
3.6 删除OCR存储
3.7 ocrconfig指令功能汇总
3.8 管理Clusterware指令
3.8.1 srvctl指令
3.8.2 crs_stat指令
3.8.3 onsctl指令
3.8.4 crsctl指令
3.8.5 ocrcheck指令
3.8.6 ocrdump指令
3.8.7 oifcfg指令
3.8.8 olsnodes指令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DataGuard的安装与管理
4.1 DataGuard是什么
4.2 DataGuard体系结构
4.2.1 DataGuard的架构
4.2.2 DataGuard的后台进程
4.3 DataGuard配置及相关概念
4.4 DataGuard服务本质
4.4.1 Apply服务
4.4.2 Redo 应用
4.4.3 SQL 应用
4.4.4 角色转换服务
4.5 DataGuard的保护模式
4.6 DataGuard的优点
4.7 手工搭建物理DataGuard
4.8 物理DataGuard的SWITCHOVER
4.9 物理DataGuard的FAILOVER
4.10 如何转换FAILOVER后的主库为新备库
4.11 管理物理Standby数据库
4.11.1 启动Standby数据库
4.11.2 关闭Standby数据库
4.11.3 Primary数据库结构变化的传播
4.11.4 自动传播数据文件和表空间的变化
4.11.5 手工修改数据文件和表空间的变化
4.11.6 重命名数据文件
4.11.7 添加或删除重做日志组
4.11.8 监控DataGuard数据库视图
4.11.9 设置DataGuard保护模式
4.12 DataGuard broker
4.12.1 DataGuard Broker概述
4.12.2 DataGuard Broker的配置
4.12.3 DataGuard Broker的组件
4.12.4 DataGuard Broker的DMON进程
4.12.5 DataGuard Broker使用的前提条件
4.12.6 DataGuard Broker配置实例演示
4.12.7 DataGuard Broker完成物理DG的SWITCHOVER
4.12.8 DataGuard Broker实现DG的自动FAILOVER
4.12.9 DG的DGMGRL维护指令设置
4.13 DataGuard 的日志传输服务
4.13.1 通过ARCn进程来传送Redo
4.13.2 LGWR进程同步传送Redo
4.13.3 LGWR进程异步传送Redo
4.14 本章小结
第5章 Streams技术原理与应用
5.1 Streams概述
5.2 Streams的原理
5.3 Streams体系结构概述
5.4 配置本地捕获进程的单向复制
5.4.1 具体配置之前的任务
5.4.2 Stream单向本地复制配置
5.5 使用MAINTAIN_*存储过程配置流
5.6 Streams的几个重要视图
5.7 小结
第6章 RMAN备份与恢复数据库
6.1 RMAN概述
6.2 RMAN的独特之处
6.3 RMAN系统架构详解
6.4 快闪恢复区(flash recovery area)
6.4.1 修改快闪恢复区大小
6.4.2 解决快闪恢复区的空间不足问题
6.5 建立RMAN到数据库的连接
6.6 RMAN的相关概念与配置参数
6.7 RMAN备份控制文件
6.8 RMAN实现脱机备份
6.9 RMAN联机备份
6.9.1 联机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6.9.2 联机备份整个数据库
6.9.3 联机备份一个表空间
6.9.4 联机备份一个数据文件
6.9.5 RMAN备份坏块处理方式
6.10 RMAN的增量备份
6.11 快速增量备份
6.12 在映像副本上应用增量备份
6.13 创建和维护恢复目录
6.14 RMAN的脚本管理
6.15 使用RMAN非归档模式下的完全恢复
6.15.1 控制文件、数据文件以及重做日志文件丢失的恢复
6.15.2 只有数据文件丢失的恢复
6.15.3 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损坏的恢复
6.15.4 如何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其它磁盘目录下
6.16 使用RMAN归档模式下的完全恢复
6.16.1 非系统表空间损坏的恢复
6.16.2 系统表空间损坏的恢复
6.16.3 所有数据文件丢失的恢复
6.17 RMAN实现数据块恢复
6.18 RMAN的备份维护指令
6.18.1 RMAN的VALIDATE BACKUPSET指令
6.18.2 RMAN的RESTORE…VALIDATE指令
6.18.3 RMAN的RESTORE…PREVIEW指令
6.18.4 RMAN的LIST指令
6.18.5 RMAN的REPORT指令
6.19 本章小结
第7章 手工管理的备份恢复
7.1 备份恢复的概念
7.1.1 物理备份
7.1.2 逻辑备份
7.1.3 冷备份与热备份
7.1.4 数据库恢复
7.2 非归档模式下的冷备与恢复
7.2.1 冷备的步骤
7.2.2 冷备下的恢复
7.2.3 缺少重做日志文件的恢复方法
7.3 归档模式与非归档模式
7.3.1 设置数据库的归档模式
7.3.2 设置归档进程相关参数
7.3.3 管理归档文件和归档目录
7.4 手工热备数据库的步骤
7.5 热备过程中对数据库崩溃的处理方法
7.6 热备的原理
7.7 备份控制文件
7.8 介质恢复的原理
7.9 归档模式下的完全恢复
7.9.1 数据文件在有备份情况下的恢复
7.9.2 数据文件在无备份情况下的恢复
7.9.3 系统表空间数据文件损坏的完全恢复
7.9.4 当前UNDO表空间损坏的完全恢复
7.9.5 非当前UNDO表空间损坏的完全恢复
7.10 何时使用不完全恢复
7.10.1 不完全恢复的场合
7.10.2 不完全恢复的类型
7.11 所有控制文件丢失的恢复方法
7.11.1 使用备份的控制文件
7.11.2 重建控制文件
7.12 本章小结
第8章 Oracle闪回技术
8.1 理解闪回级别
8.2 闪回数据库
8.2.1 闪回数据库概述
8.2.2 启用闪回数据库
8.2.3 关闭闪回数据库
8.2.4 闪回数据库方法
8.2.5 使用闪回数据库
8.2.6 监控闪回数据库
8.2.7 使用闪回数据库的限制
8.3 闪回删除
8.3.1 闪回删除原理
8.3.2 回收站的使用
8.3.3 恢复删除的表
8.3.4 恢复多个同名的表
8.3.5 应用Purge永久删除表
8.4 闪回表
8.5 闪回版本查询
8.6 闪回事务查询
8.7 闪回查询
8.8 复原点技术
8.9 本章小结
第9章 数据迁移-EXP/IMP
9.1 关于备份的几个概念
9.2 使用EXP指令实现逻辑备份
9.2.1 EXP指令详解
9.2.2 不带参数的EXP 备份
9.2.3 EXP指令导出整个数据库
9.2.4 EXP指令导出特定的表
9.2.5 EXP指令导出指定的用户
9.2.6 EXP指令导出特定的表空间
9.3 使用IMP指令实现逻辑恢复
9.3.1 IMP指令详解
9.3.2 IMP指令恢复整个数据库
9.3.3 IMP指令恢复特定的表
9.3.4 IMP指令恢复指定的用户
9.4 使用EXP/IMP实现传输表空间
9.4.1 理解Big/Little Endian
9.4.2 传输表空间的限制
9.4.3 传输表空间的兼容性问题
9.4.4 传输表空间的自包含特性
9.4.5 实现传输表空间的步骤
9.4.6 使用EXP/IMP实现同平台表空间迁移
9.4.7 使用EXP/IMP实现跨平台表空间迁移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数据迁移-EXPDP/IMPDP
10.1 数据泵导出(EXPDP)简介
10.1.1 数据泵导入导出技术的结构
10.1.2 数据泵导入导出技术的优点
10.1.3 数据泵导入导出的目录对象
10.2 数据泵导入导出与EXP/IMP技术的区别
10.3 数据泵导出(EXPDP)数据库实例
10.3.1 数据泵导出的参数含义
10.3.2 数据泵导出数据库实例
10.4 数据泵导入数据库实例
10.4.1 数据泵导入概述及参数含义
10.4.2 数据泵导入数据库实例步骤
10.5 使用数据泵迁移表空间
10.6 使用数据泵生成外部表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基于CBO的SQL优化
11.1 性能调整方法
11.2 SQL查询处理过程详解
11.2.1 语法分析
11.2.2 语句优化
11.2.3 查询执行
11.3 基于成本的优化
11.3.1 选择CBO的优化方式
11.3.2 优化器工作过程
11.4 自动统计数据
11.5 手工统计数据库数据
11.6 统计操作系统数据
11.7 手工统计字典数据
11.8 主动优化SQL语句
11.8.1 WHERE谓词的注意事项
11.8.2 SQL语句优化工具
11.8.3 使用索引
11.8.4 索引类型及使用时机
11.8.5 使用绑定变量
11.8.6 消除子查询优化SQL语句
11.9 被动优化SQL语句
11.9.1 使用分区表
11.9.2 使用表和索引压缩
11.9.3 保持CBO的稳定性
11.9.4 创建合适的索引
11.10 详解V$SQL视图
11.11 本章小结
第12章 Oracle数据库实例优化
12.1 详解SGA与实例优化
12.2 将程序常驻内存
12.2.1 创建软件包DBMS_SHARED_POOL
12.2.2 将程序常驻内存的过程
12.2.3 从DBMSPOOL脚本理解软件包DBMS_SHARED_POOL
12.3 将数据常驻内存
12.3.1 再论数据块缓存池
12.3.2 将数据常驻内存的过程
12.3.3 将常驻内存的程序恢复为默认缓冲池
12.4 优化重做日志缓冲区
12.4.1 深入理解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工作机制
12.4.2 重做日志缓冲区相关的等待事件
12.4.3 设置重做日志缓冲区大小
12.5 优化共享池(Shared Pool)
12.5.1 库高速缓存
12.5.2 使用绑定变量
12.5.3 调整参数CURSOR_SHARING
12.5.4 设置共享池的大小
12.6 优化数据库高速缓存
12.6.1 调整数据库缓冲区大小
12.6.2 使用缓冲池
12.7 优化PGA内存
12.8 本章小结
第13章 Statspack与AWR
13.1 Statspack安装
13.2 设置Statspack相关参数
13.3 statspack数据收集
13.3.1 STATSPACK收集统计数据的原理
13.3.2 创建性能数据报表
13.3.3 自动收集性能报告
13.4 初步分析STATSPACK性能报告
13.5 AWR是什么
13.6 管理AWR
13.6.1 DBMS_WORKLOAD_REPOSITORY包的使用
13.6.2 AWR快照与STATISTICS_LEVEL参数的关系
13.6.3 手工创建AWR快照
13.6.4 清除AWR快照
13.6.5 修改AWR快照参数
13.6.6 创建和删除AWR快照基线
13.6.7 创建AWR报告
13.7 ASH是AWR的补充
13.8 创建并分析ASH报告
13.9 AWR与ADDM的关系
13.10 本章小结

前沿

Oracle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主流数据库产品。目前Oracle家族中已经不仅仅限于数据库单一产品,还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等,Oracle已经收购了MySQLSUN等,其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数据库产品,国内几乎所有大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军方都在使用Oracle数据库。

OracleDBA市场职位缺口巨大,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更是紧缺。众多初学者想掌握Oracle数据库技术,并迈入Oracle高端人才行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对进阶技术的需求。本书结合笔者多年的Oracle数据库学习和维护经验,希望它可以成为初、中级Oracle DBA的必读书籍,同时书中对于知识点的介绍更多的是站在系统的全局角度考虑,读者可以获得全新的认识和实践体验。

当前,众多具有一定经验的初级DBA,以及具有中级实战水平的DBA,如果希望继续提高自己,往往受到理论和实践机会的限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考虑到这个因素,书中不但重视实践操作(毕竟Oracle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给出详尽的理论解释,对于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和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各章内容安排

本书逻辑上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高可用性,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优化。这三部分都是DBA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高可用性,是否掌握RACDataGuardStream已经成为一个DBA水平高低的指标,因为目前众多的企业用户采用这种部署来构建高可用性的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本书第二部分的备份恢复也是DBA必须掌握的内容,不但要掌握备份恢复工具的使用,还要重视理解备份和恢复的原理,如理解一致性备份的概念,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RMAN备份的本质等。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书中按照数据库组件的分类分别给出优化原则和方法,对基于CBO的优化给出详细的理论解释和实例分析。本书各章具体的内容安排请读者参看目录。

本书的特点

本书高可用性包括RACDataGuardStream,我们不但解释清楚二者的原理,更从实战示例中给出具体操作说明,这样通过原理和实践相结合,读者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本书对备份恢复工具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给出示例演示,这样读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可以灵活配置脚本,完成符合实际的备份方式,以及设计合理的恢复策略。对RMAN的介绍占用较多篇幅,希望读者重视RMAN的使用,并用好RMAN。在介绍RMAN时本书特意说明了快速增量备份的原理以及数据块恢复的方法。对传输表空间有详尽的介绍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使用传输表空间迁移数据,最后介绍了Oracle10g所特有的闪回技术,它实现了数据库的快速逻辑恢复。

数据库优化是十分复杂的系统行为,本书将优化组件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不同的优化原则以及具体的优化方法,读者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相信在优化之路上可以走得顺坦些。

由于目前大多数生产环境的数据库都升级到Oracle 11g R2,推荐读者使用Oracle 11g R2数据库配合本书做实验学习。

本书侧重于Oracle数据库进阶学习,难度属于中级水平。如果读者具有扎实的Oracle数据库维护经验,具备OCP级别的理论水平,相信读者可以顺利地完成本书的学习,本书不会介绍Oracle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实例、如何创建表空间等内容,所以在读本书之前请先复习Oracle的基础知识。

本书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是松散的。比如,读者需要了解书中有关高可用性的RACDataGuardStream内容,就可以单独学习高可用性部分;需要先掌握ASM存储内容,书中有一章单独介绍。每部分相对独立,读者对书中某一部分感兴趣可以单独学习。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是一本高阶主题的Oracle书籍,所以适用于具有一定经验的初级DBA,以及具有中级实战水平的DBA。如果您正在准备OCM考试,相信书中的RACData GuardStream以及RMAN部分会对您有所帮助。

参与本书写作除了林树泽、卢芬、柳冬青外,还有历铁帅、杨亚琪、李渊、陈玉等人,他们为本书的创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Oracle DBA 高可用、备份恢复与性能优化 pdf下载声明

本pdf资料下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pdf下载地址

版权归出版社和作者所有,下载链接已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链接地址:Oracle DBA 高可用、备份恢复与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