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免费的PDF电子书下载网站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 PDF下载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结构、网络的计算模式、网络的互连、Internet及其相关内容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为使读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本书在每章后都配有习题,并在书的最后附有实训项目。

  本书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理论结合实际,能够反映网络技术的*发展。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教材,也适合计算机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以及其他一些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暂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 PDF下载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
1.1.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
1.1.3 分组交换技术的诞生 3
1.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4
1.1.5 Internet的快速发展 5
1.1.6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6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7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7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8
1.3.1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8
1.3.2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 9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
1.4.1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 9
1.4.2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划分 11
1.4.3 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划分 11
1.4.4 按传输介质分类 11
1.4.5 按企业和公司管理分类 12
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
1.6 标准化组织 13
练习题 15

第2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6
2.1 基本概念 16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16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17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18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19
2.2 数据的传输 20
2.2.1 串/并行通信 20
2.2.2 信道的通信方式 21
2.2.3 信号的传输方式 22
2.3 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 22
2.4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24
2.4.1 数字数据的调制 24
2.4.2 数字数据的编码 26
2.4.3 模拟数据的调制 27
2.4.4 模拟数据的编码 27
2.5 数据交换技术 29
2.5.1 电路交换 29
2.5.2 存储转发交换 31
2.5.3 高速交换技术 33
2.6 信道复用技术 34
2.6.1 频分多路复用 34
2.6.2 时分多路复用 35
2.6.3 波分多路复用 36
2.6.4 码分多路复用 37
2.7 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 37
2.7.1 双绞线 37
2.7.2 同轴电缆 38
2.7.3 光纤 38
2.7.4 无线电传输 39
2.8 通信接口及设备 41
2.8.1 EIA RS-232C接口 42
2.8.2 EIA RS-449接口 46
2.8.3 ITU-T X.2l接口 46
2.8.4 Modem 46
2.9 差错控制技术 49
2.9.1 差错的产生 49
2.9.2 差错的控制 50
练习题 5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4
3.1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54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55
3.2.1 ISO/OSI模型 55
3.2.2 物理层 58
3.2.3 数据链路层 59
3.2.4 网络层 60
3.2.5 其他各层的简介 61
3.3 TCP/IP的体系结构 62
3.3.1 TCP/IP的概述 62
3.3.2 TCP/IP的层次结构 63
3.3.3 TCP/IP协议簇 64
3.3.4 IP编址技术 66
3.3.5 子网技术 71
3.3.6 IPv6技术* 81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85
练习题 87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络 89
4.1 局域网概述 89
4.1.1 局域网的特点 89
4.1.2 局域网层次结构及标准化模型 90
4.2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91
4.2.1 拓扑结构 92
4.2.2 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 93
4.2.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93
4.3 传统以太网 96
4.3.1 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 96
4.3.2 粗缆以太网 97
4.3.3 细缆以太网 98
4.3.4 双绞线以太网 98
4.4 高速局域网 99
4.4.1 快速以太网 99
4.4.2 吉比特以太网 101
4.4.3 10吉比特以太网 102
4.4.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104
4.5 交换式以太网 105
4.5.1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106
4.5.2 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 107
4.5.3 三层交换技术 107
4.6 虚拟局域网 109
4.6.1 VLAN概述 109
4.6.2 VLAN的实现 110
4.6.3 VLAN的划分方法 111
4.6.4 VLAN的优点 114
4.7 无线局域网 114
4.7.1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 114
4.7.2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 116
4.7.3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116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117
4.8 局域网连接设备与应用 118
4.8.1 网络适配器 118
4.8.2 中继器 119
4.8.3 集线器 119
4.8.4 交换机 120
练习题 126

第5章 结构化布线系统 129
5.1 结构化布线系统概述 129
5.1.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概念 129
5.1.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标准 130
5.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130
5.2.1 用户工作区系统 132
5.2.2 水平布线系统 132
5.2.3 垂直布线系统 132
5.2.4 设备间系统 133
5.2.5 布线配线系统 134
5.2.6 建筑群系统 134
5.3 典型的水平布线系统 135
5.3.1 水平布线系统的要求 135
5.3.2 8针RJ-45型连接器 136
5.3.3 模块配线架 137
5.3.4 工作区通信插座 138
5.3.5 跳接电缆 138
5.4 结构化布线系统应注意的事项 139
5.4.1 电源、电气保护与接地 139
5.4.2 环境保护 139
练习题 140

第6章 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结构 141
6.1 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141
6.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41
6.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141
6.1.3 网络操作系统的服务功能 142
6.2 网络系统的结构及相关概念 143
6.2.1 对等网络 144
6.2.2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145
6.3 网络服务器的种类 146
6.3.1 文件服务器 146
6.3.2 应用服务器 147
6.3.3 特殊服务器 147
6.4 服务器技术 147
6.4.1 多处理器技术 147
6.4.2 总线能力 149
6.4.3 内存 149
6.4.4 磁盘接口技术 150
6.4.5 容错技术 150
6.4.6 磁盘阵列技术 151
6.4.7 服务器集群技术 153
6.4.8 热插拔技术 154
6.4.9 双机热备份 155
6.4.10 服务器状态监视 155
6.5 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 155
6.5.1 Windows NT/2000和Windows 2003 155
6.5.2 NetWare操作系统 160
6.5.3 UNIX操作系统 163
练习题 166

第7章 网络的计算模式 167
7.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67
7.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67
7.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67
7.1.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出现 168
7.1.4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应用 169
7.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69
7.2.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特点 169
7.2.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72
7.2.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中间件 173
7.3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75
7.3.1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确定与特点 175
7.3.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发展 176
7.3.3 基于Web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特征 177
7.3.4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应用系统平台的特点 178
练习题 179

第8章 网络的互连 180
8.1 互连网络的基本概念 180
8.1.1 网络互连的类型 181
8.1.2 网络互连的层次 182
8.2 网络互连设备 184
8.2.1 网桥 184
8.2.2 路由器 187
8.2.3 网关 193
8.3 其他网络技术 193
8.3.1 公用电话交换网 193
8.3.2 综合业务数字网 194
8.3.3 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 196
8.3.4 数字数据网 198
8.3.5 帧中继 199
8.3.6 xDSL接入网技术 200
8.3.7 ATM技术 203
练习题 205

第9章 Internet应用与Intranet 207
9.1 Internet概述 207
9.1.1 Internet的管理机构 208
9.1.2 Internet的资源与应用 208
9.1.3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211
9.2 域名系统 213
9.2.1 层次型域名系统命名机制及管理 213
9.2.2 Internet域名系统的规定 214
9.2.3 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 216
9.3 主机配置协议 217
9.3.1 引导程序协议 218
9.3.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18
9.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19
9.4.1 SNMP的概念 219
9.4.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20
9.5 WWW服务 220
9.5.1 WWW的发展 220
9.5.2 WWW的相关概念 221
9.5.3 WWW的工作方式 223
9.5.4 WWW浏览器 224
9.5.5 WWW的语言 224
9.6 电子邮件服务 229
9.6.1 电子邮件的特点 229
9.6.2 电子邮件的传送过程 229
9.6.3 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 229
9.6.4 电子邮件的地址与信息格式 231
9.7 文件传输服务 232
9.7.1 文件传输的概念 232
9.7.2 FTP 233
9.7.3 FTP的主要功能 233
9.7.4 匿名FTP服务 234
9.8 远程登录服务 235
9.8.1 远程登录的概念与意义 235
9.8.2 Telnet协议与工作原理 235
9.8.3 Telnet的使用 236
9.9 网络新闻与BBS 236
9.9.1 网络新闻 237
9.9.2 电子公告牌 238
9.10 Internet的用户接入技术 238
9.10.1 通过联机终端方式接入 239
9.10.2 通过SLIP/PPP方式接入 239
9.10.3 以网络方式接入 240
9.11 企业内联网 241
9.11.1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 241
9.11.2 Intranet的概念 243
9.11.3 Intranet的主要技术特点 243
9.11.4 Intranet网络的组成 244
练习题 248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250
10.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250
10.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要求 251
10.2.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 251
10.2.2 计算机网络的保护策略 252
10.2.3 网络安全的脆弱点 253
10.2.4 安全计划与管理 253
10.2.5 常用的安全工具 254
10.3 访问控制与设备安全 257
10.3.1 访问控制技术 257
10.3.2 设备安全 259
10.4 防火墙技术 261
10.4.1 防火墙的优缺点 261
10.4.2 防火墙的设计 263
10.4.3 防火墙的组成 263
10.5 网络安全的攻击与防卫 266
10.5.1 常见的网络攻击及解决方法 266
10.5.2 网络安全的防卫模式 269
10.5.3 常用的安全措施原则 270
练习题 271

第11章 实验设计 273
11.1 实验一——使用串行接口直连两台计算机 273
11.2 实验二——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275
11.3 实验三——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局域网(硬件部分) 278
11.4 实验四——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局域网(软件部分) 281
11.5 实验五——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局域网(网络连通测试) 282
11.6 实验六——划分子网并测试子网间的连通性 285
11.7 实验七——路由器与静态路由配置 287
11.8 实验八——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 290
11.9 实验九——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 291
11.10 实验十——VLAN的划分与互通 292
11.11 实验十一——WWW服务 295
11.12 实验十二——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296
11.13 实验十三——远程登录 296
11.14 实验十四——文件传输服务 298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 pdf下载声明

本pdf资料下载仅供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pdf下载地址

版权归出版社和作者所有,下载链接已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链接地址: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